“父亲去世后,我扔了整整三个编织袋的药。
人都死了,药还堆积如山,而且都是自费药。”
一位癌症患者的儿子许先生说。
这位患肺癌晚期的老人,从治疗到去世的一年多时间里,陆陆续续出入院10余次,此间医药费总计50多万元,当时医保报销封顶线是17万元,其余都是自费。
许先生目睹了父亲治疗的整个过程,刚入院时,老人能吃能喝,但医院一直不停给老人输液,从早晨到夜里,还要不断打针,有时一天要打七八针。
“你见过蜂窝煤吗?我父亲的屁股比蜂窝煤还要烂,密密麻麻都是针眼,足有上千个,我都不忍心看。”
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
都是不可治愈的?
倪萍问了这样一个尖锐问题:“是否所有的患者到医院都寄予希望的结果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
北大医院的医生说:“是”。
追问:“而结果,80%都做不到?”
北大医院的医生说:“是,就是,您说得很尖锐,就是这样。”
倪萍继续追问:“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北大医院的医生说:“现代医学有这样一个说法,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是不可治愈的。现在医学可以治愈的病非常非常的少,十个手指头就可以数得过来。
协和医院的医生说:“需要的治疗费用会很高。而且预期不一定。有时候患者家属会砸锅卖铁、卖地卖房,你能不能接受最后钱也花了,最后人也没了,这个结果?我们只是把利和弊告诉患者家属。”
倪萍说:“但是对患者来说,他把自己交给医生的手里,所以他对医生有这样的期盼,我把钱和命都交给你了,如果钱花了,病治不好,他就容易对你有仇恨。”
我想,这应该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