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馈1

  • 反馈2

第五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汉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徐州举办 ...

融报_文化峰会 2023-11-27 11:33 4685人浏览
摘要

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汉文化名城建设研讨会在徐州举办,本次峰会主题为“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繁 ...




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汉文化名城建设研讨会在徐州举办,本次峰会主题为“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汉文化名城建设研讨会在徐州举办。


会议现场


本次峰会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河北省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河学研究院、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江苏师范大学,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及国家文化公园分院、农业文明分院、无锡分院、镇江分院、常州分院、盐城分院等近20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峰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陈爱蓓主持



开幕式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方忠致辞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方忠将本次峰会比作千年前的“黄楼诗会”。他表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徐州是中国大运河的枢纽重地,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在这里交织750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景观,也让徐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熠熠生辉。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已形成徐州黄河文化研究、大运河文化传播研究、大运河工匠文化研究、大运河景观与遗产价值研究、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研究、大运河城镇和非遗研究等研究版块。接下来,将持续推进《徐州运河文化史》《徐州运河史》等编撰工作,并进一步强化“徐州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决策咨询成果的产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致辞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提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江苏,先后对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他表示,流淌2500年的悠悠大运河,与中华文明命运关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也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脉络。千年运河的修造与利用,承托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协同共进。运河从开凿,到兴盛,再到衰落,到如今焕发新生,南水北调工程、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一系列建设工作为大运河沿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大运河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真切写照。


江苏一直以来都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本次峰会主办地的徐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黄河又是在徐州和运河交汇,同时徐州也是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徐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夏锦文希望徐州分院以本届峰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围绕大运河“楚汉文化高地”建设,在梳理历史脉络、挖掘文化资源、讲述运河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方面持续发力,为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中共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卫东致辞


启动峰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理事长周琪,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卫东,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方忠上台,共同启动第五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



主旨论坛



浙江省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邱志荣《守正创新 久久为功——浙东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


邱志荣先生介绍了绍兴运河园和浙东运河文化园的建设情况。


在2002年绍兴市委、市政府在绍兴环城河整治成功后,又决定对浙东古运河进行全面水环境整治。其中一期工程建成东起绍兴西郭立交桥西至越城区、柯桥区交界段的“运河园”,长4.5公里,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余万元。浙东运河文化园位于浙东运河核心,其中的浙东运河博物馆以“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为主题,向公众展示一部浙东运河宏伟史诗。邱志荣说:“从运河园到浙东运河博物馆,彰显的是浙东运河独特的地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廷海《运河城市遗产认知与保护——以扬州蜀冈地区为例》


武廷海教授表示扬州城遗址蜀冈区域承载了扬州城从先秦时代到南宋时期1700余年的发展演变历史,是隋炀帝规划建设“陪都”江都宫的实物见证,代表了扬州城历史发展的巅峰阶段。


他认为扬州城遗址蜀冈区域是历史和当代扬州城市重要的、地标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扬州未来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遗产城市”和“世界运河名城”建设的战略性地带;是扬州积极践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优化发展方向,夯实发展基础,转化发展方式,激发发展活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扬州力量”的重要源泉;是扬州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结构、拓展城市空间,缔造古今交辉美好人居环境的关键地区。



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晏梁学术智库中心主任许梅《河北段大运河保护和文化建设》


大运河河北段始于东汉末年,涉及京杭大运河及隋唐大运河,河道总长约 530 余公里,包含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以及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


许梅主任介绍了沧州、邯郸、衡水及廊坊两年来大运河保护和建设情况。她提到接下来会持续推进这些工作:2035年完成216公里航道全线贯通。泊头市大运河旅游通航时限为2035年前,2035年安排杨圈等15座碍航桥梁拆除改造或保留改善,完成穿运枢纽升级改造。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研究》


郑民德教授表示,山东省非常重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后发布了《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等重要文件,并努力打造“鲁风运河”文化品牌。聊城作为重要的运河城市,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底蕴。近年来聊城推进建设“两园两带”,分别为以运河廊道为主体的会通河集中展示带、临清元明大运河汶卫交汇集中展示带,以文化遗产点为主的临清运河钞关核心展示园、阳谷梯级船闸核心展示园。


郑教授表示尽管山东省运河沿线各地市取得了大量成绩,但依然面临文化遗产利用层次不高、阐释力度不够、展示手段单一等问题。他建议聊城等运河城市一定要充分研究国家规划与省内文件,深入挖掘城市深厚与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突出优势、体现特色、展现亮点,加强运河文化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转型之间的联系,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文旅产品的打造、景观廊道的布置,吸引更多人群、更多游客认识运河、了解运河、喜欢运河,使运河成为城市文旅发展的金名片,使大运河成为真正的魅力之河、智慧之河、文化之河。



此外,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周润山以《大运河文化带的河南实践》为题,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徐晓光以《人类学视野下的大运河》为题,徐州市政府参事、江苏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赵明奇以《徐州运河特点及历史分期探研》带来精彩的发言。


各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省域特征、地域文化、实践特色给我们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奉献了大量真知灼见,碰撞出许多精彩的思想火花,对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特别是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继承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专题报告



11月26日,众多专家、学者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汉文化名城建设”为主题进行专题报告,分享了很多研究成果。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任规划师阎欣、淮北师范大学任唤麟教授、南京大学干有成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吕金伟助理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王何芮博士研究生、徐州分院孟召宜教授等6位专家学者,就《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江苏实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安徽实践》《江苏大运河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协同融合建设》《凝练和打造大运河共性文化精神标识》《大运河江苏段意向符号建构》和《运河城市徐州建设汉文化名城的实践》等议题进行专题演讲。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


圆桌论坛阶段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扬州分院副院长黄杰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杨旺生教授、杭州市京杭运河综合保护中心保护管理部部长曹岚、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教授、江苏大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少华、镇江分院执行院长钱兴副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卫研究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宿迁分院副院长李明建等7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助推汉文化名城建设”主题,分别从各自专业视角进行专家对话和发言讨论。


旗帜交接


峰会闭幕式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理事长周琪宣布第六届峰会的承办单位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无锡分院。大运河院徐州分院执行院长沈山教授郑重将峰会旗帜交给无锡分院刘大禹副院长。


大会合影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江苏是大运河的生长原点,拥有大运河全线最长的通航里程、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最广阔的覆盖区域。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至今千里赖通波,是润泽百姓的水脉、助推经济的动脉、传承历史的文脉。


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实举措,着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持续走实走深,着力成为“致富河、幸福河”的率先践行者,推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打造出更多精品力作,向世界讲好运河故事,不断擦亮运河文化名片。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推广
买比特币,买热门币种上BiKi
中社网|融报_全国党媒+融合报传平台,递达时代主流价值,播报权威社会热点,矩阵链接服务中国;【中社网|融报】相应取得国家社会新闻类商标权、国家工信部、公安部联网双备案;本网logo【融报】由现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同志题写;融世界|报天下。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