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馈1

  • 反馈2

乡村振兴大家谈 | 张洪程院士:推进粮食丰产优质高效无人化栽培 ...

融报_乡村振兴 2024-12-26 13:09 3799人浏览
摘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2月15日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研究院在扬州举办“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讨会。一批造诣深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2月15日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研究院在扬州举办“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讨会。一批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部分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的领导同志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新农人作案例分享。此次研讨会,既有理论层面的指导,又有实践层面的总结,还有典型经验的分享。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岁末农闲时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仍为种粮这件大事忙到无休。15日,有“稻迷”之称的他应邀专程来到“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讨会,围绕“推进粮食丰产优质高效无人化栽培”,以三个关键词,讲述如何锁定小小稻谷,借“无人化”生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一:“老人农业”的挑战
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振兴乡村的重要任务与目标。从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来看,推进现代化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调研显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等二三产业转移,不少地区渐渐成为“老人农业”。虽有学者通过计量对比了老年农户和年轻农户的行为决策,发现二者的粮食种植行为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年轻一代愿意从事农业艰辛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农业劳动力保障不足,势必会对农业劳动力投入和农业产出贡献产生影响。
关键词二:技术适配需求
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因此通过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2023年江苏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2.5%,生产过程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87.2%),在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只是,现有生产技术还不适应时代发展新需求,田间作业环节较多,机械和人力投入大,作业效率不高,作业质量也不高。
张洪程举例说:小麦丰产栽培有机械耕翻埋草、破垡碎土、撒施基肥、碎土平整、播种开沟、播后起垄镇压、施拔节肥与孕穗肥、收获等8—10个机械作业环节。水稻生产也有十几个作业环节,虽各环节已配有单一功能或多功能的机械,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大面积采用的少免耕轻简化栽培,虽机械和人力投入少,但耕作粗放,影响稻麦丰产优质高效生产。
可喜的是,在不断探索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和总产稳步提高。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不再是满足温饱,而是要讲品质、讲安全、讲健康。
“这就迫切需要粮食生产不断创新,达到既丰产又优质高效,以满足人们在新形势下农产品需求。”张洪程和他的团队着力突破的是,上述背景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是应对挑战必须攻关破解的重大问题;要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加快解决以上问题与挑战,从而实现以粮食产业高质量的现代化发展为基石,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三:“无人化”栽培的攻关与示范
挑战摆在面前,根据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加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不断减少、种田方式要求更为高效舒适的形势,张洪程带领团队试图通过农艺农机农智融合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与系统集成应用,实现稻麦栽培从种到收的全程田间“无人化”作业,进而建立稻麦绿色丰产优质高效的“无人化”栽培技术体系,为新时期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提供关键环节技术支撑。
初步创建的丰产优质高效“无人化”栽培新技术种,包括稻麦“无人化”种植机及作业技术,而重要一环则是建立了稻麦“无人化”种植机操作流程及作业规范。据介绍,该规范从种植机作业前的调整、手机App作业区域打点、遥控操作、整机起步、播种施肥旋耕控制、整机直线与转弯及接行作业、停机、注意事项等各方面,建立了稻麦“无人化”种植机操作流程及作业规范。成功实现作业机在进行田间路径规划后,能精准走直、自动转弯调头、精确接行续行的田间种植“无人化”作业,作业质量符合丰产优质栽培要求,大幅度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大幅度减少了农机和人工投入,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攻关带来成果不断涌现:
2017年,张洪程团队紧扣绿色丰产优质高效生产目标,系统开展稻麦耕种管收关键环节田间“无人化”作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研发了包括智能化育秧、栽插技术、无人机飞防高效植保技术、智能远程控制灌溉技术和智能精准“无人化”收获技术等,在江苏多地示范推广,增收效果良好。该技术被列为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在江苏省内推广1500万亩。
2022年,“作物无人化智慧栽培技术”入选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全球工程前沿》农业领域工程开发前沿。
2023年6月3日,江苏省农技推广协会组织专家对该团队在江苏大中农场“无人化”种植小麦连片500亩进行验收,平均亩产631.08公斤,最高产田块亩产达643.7公斤。10月30日,江苏省农技推广协会组织专家对张院士团队在大中农场实施的水稻绿色丰产优质高效“无人化”栽培800亩试验方进行实产验收,其中无人旱直播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62.28公斤。
“粮食作物从种到收的‘无人化’栽培工程技术,可大幅度减少机械下田作业次数,大幅度减少农机投入类型,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种粮的高新技术含量。”
连用四个“大幅度”,张洪程颇为自豪地向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与会者介绍,在未来,农田“无人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田间自动机器作业,农民不必下地耕种,还能达到全时作业,实现水稻丰产优质协同增效。既可以优质足量的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可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收入,“让种地农民成为规模收入高、受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张洪程表示。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推广
买比特币,买热门币种上BiKi
中社网|融报_全国党媒+融合报传平台,递达时代主流价值,播报权威社会热点,矩阵链接服务中国;【中社网|融报】相应取得国家社会新闻类商标权、国家工信部、公安部联网双备案;本网logo【融报】由现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同志题写;融世界|报天下。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