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馈1

  • 反馈2

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扮“靓”乡村 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

融报_乡村振兴 2024-11-9 19:20 3799人浏览
摘要

乡村美如画,处处风光好。一条条笔直而整洁的乡村道路宛如丝带,穿梭在错落有致的农房之间,向远方蜿蜒伸展;公园里、草坪上,村民们饭后惬意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然自得,孩子们欢声笑 ...




乡村美如画,处处风光好。一条条笔直而整洁的乡村道路宛如丝带,穿梭在错落有致的农房之间,向远方蜿蜒伸展;公园里、草坪上,村民们饭后惬意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然自得,孩子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每一处都彰显着干净、亮丽与和谐之美,构成了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

全域整治促宜居 
乡村面貌焕新颜

举目所见皆画卷,入眼所及尽风景。近年来,河桥镇紧紧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目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从厕所改造提升、村庄“五化”、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入手,一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风貌提“颜”增“质”。

“现在房前屋后都收拾干净了,村道也平顺通畅许多,既方便又舒坦。”“土瓦片换成了琉璃瓦,水泥墙刷上了大白,烂木门窗换上了合金门窗,地面铺上了光亮的瓷砖,居住环境大变样。”“每家每户都进行了厕所改造,使用起来干净又方便。”……公园里村民们一一诉说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

当下的河桥,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洁净清爽的庭前屋后、风格独特的文化墙……尽显人居环境整治的丰硕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庭院内外,曾经的杂乱无章被井井有条所取代;垃圾分类与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让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文化墙不仅是美化环境的艺术品,更是传播文明新风、弘扬正能量的窗口,展现出新时代的发展愿景,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村一韵显特色
各美其美映眼帘

在特色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河桥镇紧密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条件,全面权衡自然景观的优美、资源禀赋的丰富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厚,深入挖掘并展现各村居的风土人情与独特魅力,精心打造“一村一韵”。

河桥镇精心探索挖掘仇集社区清平山遗址的丰富历史底蕴,打造清平山庄博物馆。馆内汇聚了在清平山本土发掘的珍贵文物与老物件,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往昔,老旧的物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民族书画与根雕艺术生动展现清平山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民俗风情的绚丽多彩。河桥镇幸福村依托原生态湖泊湿地,打造七里湖“候鸟乐园”。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候鸟从遥远的北方翩然而至,不仅为河桥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生态之美,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自然观察者纷至沓来,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随着“一村一韵”的实施,河桥镇正在实现着真正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发展既保护了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根脉,又让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村一韵’不仅让我们村子的特色得以传承和发扬,更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村的未来,定会因这份独特的韵味而更加美好。”

长效管护守美景
乡村美丽永流传

三分建、七分管,有了长效管护才能让乡村“美丽”永驻。河桥镇通过各项环境治理长效管护机制,让乡村提“颜值”、增“底色”、升“品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居民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容貌秩序的维护,构建细密坚实的“卫生环境防护网”;定期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村庄清洁志愿服务,全面清扫大街小巷,清除杂草杂物,并对水塘沟渠等区域进行整治,确保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清理;落实“积分奖励制度”,定期举办“美丽庭院”与“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激发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采用“村级收集、乡镇转运、县级处理”的高效运作模式,确保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缝衔接处理。

随着河桥镇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河桥镇生态美了起来,环境靓了起来,乡韵浓了起来……一幅幅交织着田园诗意、人文底蕴、经济繁荣、生活和谐、村容整洁与村庄秀美的多彩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无尽魅力。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推广
买比特币,买热门币种上BiKi
中社网|融报_全国党媒+融合报传平台,递达时代主流价值,播报权威社会热点,矩阵链接服务中国;【中社网|融报】相应取得国家社会新闻类商标权、国家工信部、公安部联网双备案;本网logo【融报】由现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同志题写;融世界|报天下。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