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馈1

  • 反馈2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AI赋能,智慧成长,探索“人工智能+课程”的特色实践 ... ...

融报_教育快讯 2024-12-15 14:15 3429人浏览
摘要

民小编说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近年来不断丰富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优化智能教学环境,把人工智能融合到学科课程中、融通到学习活动中、 ...




民小编说

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近年来不断丰富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优化智能教学环境,把人工智能融合到学科课程中、融通到学习活动中、融浸到日常生活中。一起来看他们的实践——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师生科学素养。学校以促进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与素养发展为核心,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角度思考,打造人才接续培养、教师能力提升、学校特色发展的三位一体发展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升级智能化教学环境和丰富课程资源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学校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创新水平和能力,以普及教育与精英培养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技术学习与场景应用相结合为原则,把人工智能融合到学科课程中、融通到学习活动中、融浸到日常生活中,创造思维、创新表达、创享未来,促进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与素养发展,以为人工智能高科技人才培养奠基为主线,打造人工智能实用性创新培养模式。



升级前瞻性的智能化教学环境


学校在已建成的校内“五个中心”——基础学科教学中心、智能化教学中心、智能化项目中心、智能化实践中心、智能化展示中心的基础上,计划新建大模型与学科融合应用中心、智慧生活馆、数学学习室等,为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体验前沿技术等的人工智能教育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丰富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


学校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人工智能项目》等为纲领,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学习系统开展课程内容教学。学校创建智能网络信息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进行选课、预约课程时间和课程教室,进入场馆或者实践教学中心通过刷脸或刷卡登记。



必修课程以普及教育为立足点,面向全体学生,分为数学基础课程和AI基础课程。数学基础课程分为数学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三大基础教学模块;AI基础课程分为程序设计基础、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导论四大基础教学模块。


选修课程着眼于贴近学生生活、联结真实社会、面向智能未来,以智能素养提升为立足点,重点面向具有创新潜质、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学生,为将来进入高校有志于人工智能专业发展的学生服务。


架构双核PBL的智能化学习模型


“智能化学习模型”是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 Project-Based Learning)的耦合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基础学科实践活动和智能化项目实施与开发为载体,融通“需知”“需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式和问题式的教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为融合,更能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推动人工智能落地课堂教学


学校实践生成式AI工具在课前备课、课中互动教学等的环节应用,助力学习情境创设、学科实验、课堂教学互动等,给学生带来课程教学的新体验。


在语文课《故都的秋》中,学生需要赏析故都秋景“清、静、悲凉”的特点,借助生成式AI工具的“文生图”功能,设置“绘制景点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字时深入地想象画面,并抓住画面中的关键意象进行引申联想,感受其景色特点。通过对比生成式AI工具撰写的景物片段与作者原文撰写的片段,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同样的秋景在不同视角下的别样韵味,感受到散文里“情感”的关键作用。



英语课上,在导入环节学生和生成式AI工具对话,从AI的回答中认识其功能与优劣势。在评阅作文环节,引入AI撰写范文并帮助批改作文,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应辩证看待AI,把握好应用尺度。


美术鉴赏课,教师利用AI工具访问虚拟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平台,获取教学素材。课堂教学中利用AI视频工具模拟情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验。学生在实践创新环节中利用“秒画”工具创作作品,在创作中获得体验感和满足感。






“探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栏目

持续征稿中!


一、内容主题


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这一主题,介绍学校层面的相关经验做法。


二、征集类别(请聚焦一个类别深入阐述)


1.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

2.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3.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4.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治理模式创新

5.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评价

6.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7.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硬件保障

8.提升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三、投稿要求


文字:字数2000字左右;

图片:2MB以上,须配有文字说明;

视频:3分钟以内,1080P,MP4格式。

(注:文字和图片必须提供,视频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提供。)


四、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RMJYrgzn@126.com

邮件格式:请将邮件标题命名为“学校名称+具体类别”。请在邮件正文中添加投稿作品的简要说明,投稿者的姓名、身份、学校及联系方式。




文章作者|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推广
买比特币,买热门币种上BiKi
中社网|融报_全国党媒+融合报传平台,递达时代主流价值,播报权威社会热点,矩阵链接服务中国;【中社网|融报】相应取得国家社会新闻类商标权、国家工信部、公安部联网双备案;本网logo【融报】由现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同志题写;融世界|报天下。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