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村官到镇长
身份在变 初心不变
时光带走了他的青涩和懵懂
留下的是成熟与担当
纯正的乡音
让他有了底气
异味扰民企业主动承担了生态赔偿
浓浓的乡情
让他“春风化雨”
将“厂中厂”整治拆除、挪腾升级
淳朴的乡亲
是他的“靠山”
他,把信访“高地”整治成了休闲广场
污染防治攻坚之路充满挑战
这条路上
倪梓程在付出、在收获、在成长……
一心一意做实事,一生一世心无悔。他深爱着这片生他养他、助他生长的江畔土地。作为土生土长的“张芝山人”,衣袍之恩,何以回报?无论是当年的大学生村官,还是如今人民代表推选出的公仆镇长,他始终把群众当作最大的“靠山”,用一腔真情,细绘守护“和美芝山”的生态画卷,将碧水蓝天留驻在村头屋后,乡亲身边。他,就是江苏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张芝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倪梓程。

张芝山镇,是南通及至苏北通向大上海的“第一门户”,曾经是民营经济最早的集聚地之一,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资源用量、环境容量也迎来严峻的考验。自全省2016年底开展“263”专项行动以来,各级信访督办剑指“芝山”,类似“先发展、后整治”的教训,让张芝山感受到:没有生态约束,就会付出环境补偿的代价。
在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中,化解信访,攻坚治污,当地人一口熟稔的“乡音”,成为倪梓程高效率化解环境突出问题的“利器”。
在一次接转的“环境信访”中,有群众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印刷油墨气味扰民。为确保问题不过夜,倪梓程一方面要求驻镇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当即核实,同时,配合镇村网格员与经营户用“乡音”反复规劝,“普法”生态。最终,不仅企业违法行为得到查实处罚,同时也给企业开出下力整改、精准治污的“乡情方案”。企业主在四乡八邻面前主动承担了环境损害后的生态赔偿,产生污染的工艺设备彻底拆除。
几年来,一件件来自乡里乡亲的环境信访,就是这样,在倪梓程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遍遍走乡间,话乡音中悄然化解。
当好家乡环境生态的“守门员”。非环保不引进,没环保不可留。在组织专项督查时,多方反映一个有着12家租赁企业入驻的木业加工区,生产工艺滞后,对空气、土壤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走入厂区,脏乱差的形象让周边群众反映强烈,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去除“生态毒瘤”,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倪梓程带着工作组,逐个找这些“租地企业”做工作,用乡之情,法之理“暖心”化解。历时几个月的“春风化雨”,终于将这一木业厂区整治拆除,挪腾升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件件环境信访化解做实,是对家乡最好的回报。”在倪梓程看来,“厂中厂”环境隐患整治,就是身边群众关心的“烦心事”。倪梓程要求从全镇摸清“厂中厂”底数着手,对出租方107家,承租方259家逐一登记造册,做到“了如指掌”,并组织这些“厂中厂”企业参加专题培训,要求各职能部门协助企业录入风险报告系统,推广“一键响铃”,加强对“厂中厂”企业巡查,督促企业按要求完成隐患整改闭环。
伴随着生态环境整治的一路升级,从当初的“脏乱差”到现如今“和美芝山”,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而从“村官”到镇长的倪梓程,满满乡音的“工作电话”,成为带着干部群众共同呵护生态的“暖心线”。
“党的‘靠山’是人民群众,如今,身边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向往,就是基层工作的重心,政府实事的清单”,这是倪梓程走村串户时,和镇村干部说得最多的话。
今年2月,张芝山镇围绕“租赁土地、散乱污企业、河道水质、小区环境、运输货车”等领域全面开启专项整治。由于涉及各种利益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倪梓程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畏难,他们说,心中有群众,肩上能“扛重”。一线齐心攻坚克难,聚力城乡环境提升的效果,由群众来评判打分。
多年多轮治污攻坚,使一些“小散乱污”隐匿更深,有的“小作坊”甚至藏身于居民集中居住区。“执法必须一碗水端平,小作坊整治触碰的是少数人的利益,即使得罪人也要做。” 倪梓程说,作为当地人,有时难免会接到一些说情、打招呼的电话,但他坚持唱“黑脸”,坚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确保整治工作全覆盖、无遗漏、高效率完成攻坚任务。
行动是最有力的号召。在镇党委统一分工安排下,工作组成员们没有抱怨任务繁重,没有找借口搪塞,而是迅速赶赴现场靠前服务,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帮助“散乱污”作坊整治到位,取缔了189家废品回收点,82家废品回收点按标准整改到位。
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联的大棚整治、家纺行业安全排查整治,也牵扯到群众现实利益,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整整做了一夜的思想工作,终于使一个草莓种植大户同意拆棚。” 倪梓程说,党委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支持两股力量“双重叠加”,整治行动推进比较顺利,76个检查组,开展工作228人次,排查722家家纺单位,发现隐患7614个,逐一限时整改。各村严格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拆除存量大棚27处,坚决遏制百姓屋后零散耕地里“藏污纳垢”。
走进张芝山广场,这里已然成为当地百姓休闲的好去处。歌声与微笑,是每天洋溢在这片新空间的生动标签。然而,谁也没想到,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处拆迁“荒地”,环保信访“高地”。
家住附近的村民老顾曾多次以噪音扰民及扬尘问题为由上访,村干部做了不少工作,收效甚微。倪梓程获悉后,3次登门,每次长达数小时耐心倾听和交谈,镇长的家乡话让老顾“听得懂”“记得住”,同时,伴随同步合理整治,这桩棘手的“老上访”终于化解平息。

今年初,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信访比较集中的村组召开,村民对农村河道枯黄植物及沟塘垃圾清理提出了意见。倪梓程记在本上,听在心里。信访工单就是项目清单,涉及群众生活环境的事情不能耽误,今年一季度以来,张芝山清理河道沟塘355条,割除枯黄植物107公里,河道告别了脏乱差。
倪梓程说,他与镇党委“一班人”紧盯百姓小事,助推民生大事,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今年张芝山镇与江苏农垦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拆迁地块3150亩土地承包给农垦公司种植,将不易复垦地块通过以垦代租的形式,由种田大户复垦耕种,完成复垦3120亩,对省道S336约4.8公里的绿化带区域进行复垦耕种,通过近几年的奋斗,他们勾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群众在出行的路上,邂逅和美芝山的美景。翻天覆地,这是很多张芝山人形容镇貌变化的“热词”。昔日杂草丛生的抛荒地,如今经过复垦平整,变成了整齐有序的良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张芝山人,我看到张芝山的天蓝水清,心里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倪梓程说,打造和美芝山,镇村干部付出了很多艰辛。环境信访不增反降,这是评估生态保护工作成效的“美丽曲线”。
2023年,张芝山镇受理环境保护类13245信访115条,2024年截至10月中旬,受理环保信访55条,信访数量大幅下降。如今,打开每年的汇总清单,从2022年,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涉及的居民反馈44件到2023年的28件,再到2024年至今,只有区区15件。群众信访一年比一年少,百姓笑脸越来越多。“必须把信访这桩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这才是政府履职为民的标尺。”倪梓程说。
扎根基层乡镇20年,从大学生村官到镇干部,倪梓程用心呵护“和美芝山”的碧水蓝天,亦谱写了自己人生最美丽的篇章。